- 赵荣;常华进;
语言是科学文化的载体和工具。“四新”(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学科建设背景下,大学外语不仅属于“新文科”的建设范畴,还是各学科创新发展的天然“催化剂”。随着基础教育阶段外语语种的不断增加,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应充分考虑他者所长、国家所需、个人所求等各维度因素,与不同学科专业进行适当配组。在适配的基础上,高校应主动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借鉴大学专用英语建设经验教训,结合本校实际,循序渐进地完成大学外语与学科专业的融合。大学外语与学科专业科学适配、深度融合,将有效推进“四新”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2025年09期 v.46;No.327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 ] |[阅读次数:4 ] - 曹秀萍;
针对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欠缺的问题,采用行动研究法,尝试在大学英语通识教育阶段融入基于英文报刊阅读的中国文化英语学习。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助于学生拓展中国文化英语知识,提升中国文化英语表达技能,树立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态度,是培养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2025年09期 v.46;No.327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5 ] |[阅读次数:4 ] - 郑碧松;
在课程思政成为教育改革核心趋向的背景下,中国民族舞蹈文化课程通过深度融合知识传承与价值引领、协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多维度挖掘与多手段融入以及紧密相连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构建起以家国情怀、进取品格与科学精神为核心要素的课程思政模型,并实施顶层设计规划。实践路径涵盖精准定位教学目标、深度发掘思政素材、创新教学模式以及优化教学评价体系等多维度创新举措,显著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与思政素养,有力推进课程自身建设,为培育德艺双馨的舞蹈人才筑牢根基,也为同类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参照范例与创新思路。
2025年09期 v.46;No.327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 ] |[阅读次数:3 ] - 胡梦梦;李国毅;
方言童谣作为一种易于传唱和记忆的文化遗产,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感受本土文化的窗口,将其融入幼儿园课程,不仅有利于传承地方文化,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还为地方课程资源注入了新活力。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以及普通话的普及,方言童谣面临着被同质化与边缘化的风险,将其融入幼儿园课程亦存在着缺失方言环境、系统资料与课程资源零碎化、教师方言文化知识的匮乏与教学方法的僵化等诸多问题。亟需采取一系列系统性策略:创设多元化语言环境,营造良好方言氛围;建立方言童谣资源库,开发地方特色课程;增强教师的方言文化能力,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等,以期充分挖掘方言童谣的文化内涵与教育价值,使其在幼儿园课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进一步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25年09期 v.46;No.327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6 ] |[阅读次数: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