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基础理论

  • 随机环境中加权分枝过程的Cramér型一致中偏差

    周超文;杨海龙;张鑫;

    设(Y_n)为独立同分布随机环境ξ下的加权分枝过程。利用调和矩的存在性以及W_n的非退化性和收敛性,建立一个关于统计量log(Y_(n+n0)/Y_(n0))的Cramér型中偏差,其中W_n=Y_n/E_ξY_n为非负鞅。该结果把随机中环境分枝过程推广到加权分枝过程。

    2025年02期 v.46;No.320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4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 ] |[阅读次数:10 ]

实践实验

  • 优化体育训练计划的运动模糊图像人体特征分割方法探析

    范果;

    在体育训练场景中,采集的原始运动图像往往包含较大的空洞区域,不仅影响图像的完整性,而且使图像超像素的有效融合变得困难,难以保证人体特征的分割精度。为提高人体特征分割精度、满足体育训练计划的优化需要,文章讨论了一种面向体育训练计划优化的运动模糊图像人体特征分割方法 :通过引导滤波深度修复原始图像来消除图像的空洞区域,以恢复图像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在此基础上,依据像素分布结构融合图像超像素来提升图像的清晰度和特征表达能力;以膨胀后的人体掩码来准确地获取图像的层次结构特征,从而提取人体运动特征序列。此外,采用区域生长方法合并具有相似性的特征点来进行腐蚀操作,去除冗余信息,得到形态学图像,再结合阈值分割从而实现人体特征的自适应分割。经实验验证,该方法能够从不同模糊程度的运动图像中准确地分割出人体特征,精度较高。

    2025年02期 v.46;No.320 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2 ] |[阅读次数:11 ]
  • 岩溶隧道塌方机理及结构受力规律研究

    梁肖杰;杨烨;费汉坤;王文红;周飞;

    以卸甲坪隧道为研究对象,根据勘察资料分析岩溶隧道塌方段形成过程和破坏机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塌方段隧道进行力学响应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岩溶水的释放和溶洞内充填物改变了围岩的原始应力,导致隧道掌子面前方塌方。塌方发生后,塌方体下部填充物出现排空效应发生沉降。塌方段在拱顶及拱肩处表现为沉降变形而拱腰及拱底处表现为隆起,在拱底处产生最大应力。

    2025年02期 v.46;No.320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 ] |[阅读次数:3 ]
  • 基于ILSO-BP神经网络的数控机床主轴热误差建模

    薛东;袁鑫;王新科;刘宏伟;

    为提高数控机床加工精度,以佳时特S7H型数控机床主轴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改进狮群算法(ILSO)优化的BP神经网络热误差模型。文章利用基于遗传算法改进的K-means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法,将温度测点从10个减小到5个;结合ILSO算法和BP神经网络算法,在主轴Z向建立ILSO-BP模型。与传统的BP神经网络和LSSVM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ILSO-BP模型具有精度高和鲁棒性强等优点。

    2025年02期 v.46;No.320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5 ] |[阅读次数:5 ]

经济·旅游

  • 供应链韧性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

    甘晴;吴沃然;付可欣;

    结合资源保存理论和协同演化理论,以2010—2022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供应链韧性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供应链韧性与企业ESG表现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企业运营效率和融资约束的非对称性作用是影响供应链韧性对企业ESG表现的重要传导因素;环境不确定性能够在供应链韧性与企业ESG表现之间发挥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战略激进度企业以及高行业竞争企业中,供应链韧性与企业ESG表现的倒U型关系更加显著。

    2025年02期 v.46;No.320 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65 ] |[阅读次数:4 ]
  • 毕业旅游仪式感构成要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分析

    李惠;程丹丹;于辉;孙莹;王永霞;

    毕业旅游作为极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新业态,吸引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基于扎根理论对毕业旅游者的深度访谈资料和游记文本开展质性分析,发现毕业旅游仪式感由意义感、愉悦感、在场感、沉浸感、认同感、形式感、情感共鸣等多个维度构成,而行前驱动、人际互动、环境设施、重游意愿以及积极态度等核心要素在塑造毕业旅游仪式感中具有关键作用。通过探究毕业旅游仪式感的内涵和构成要素,以期为旅游仪式感的研究提供新视角,为毕业旅游的实践活动提供参考与借鉴。

    2025年02期 v.46;No.320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1 ] |[阅读次数:5 ]
  • 基于网络文本的文化遗产地旅游目的地意象研究——以敦煌莫高窟为例

    陈媛;

    文化遗产地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类型。以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为例,基于网络文本内容分析方法,探究莫高窟旅游目的地意象的构成、特征及其情感评价。莫高窟旅游目的地意象可划分为历史文化记忆、地理区位特征、基础设施与服务质量、旅游行为4大主题,以及石窟群落、基础设施与景区服务、关联景点3大层次;莫高窟旅游目的地意象的情感分析呈正面倾向,游客的总体评价较好。有鉴于此,为提高莫高窟的文旅开发水平,提出了深挖文化遗产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等建议。

    2025年02期 v.46;No.320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3 ] |[阅读次数:4 ]
  •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世界文化遗产旅游体验研究——以丽江古城为例

    吴华;

    丰富与提升文化遗产旅游体验是体验经济时代促进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以丽江古城为例,以携程、马蜂窝、去哪儿网络平台的有关游记和评论为数据来源,运用社会网络法对文本内容开展高频特征词和语义网络分析,发现文化遗产旅游体验的核心主题包括遗产客体、遗产主体及主客互动,其中人文景观、地方氛围等体验要素不同程度地影响遗产旅游体验;丽江古城语义网络图呈现出“核心体验客体—体验元素—主体实践”三层结构,形成了各遗产体验要素的关系体系。有鉴于此,建构了游客文化遗产旅游体验生成及价值内化分析框架,讨论了提升旅游体验质量的针对性建议,旨在为遗产旅游的发展和管理提供实践借鉴。

    2025年02期 v.46;No.320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4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82 ] |[阅读次数:4 ]

调查研究

  • 襄阳都市圈休闲旅游度假产业发展研究

    朱运海;唐婧婷;王椰;

    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度假产业是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一系列促进文旅消费的文件和政策相继出台,发展休闲旅游度假的政策红利和市场潜力巨大。襄阳具有丰富的休闲旅游度假资源,具备发展休闲旅游度假产业的比较优势,在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资源禀赋、所属类型和产品特色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襄阳现有的休闲度假产品和已创建成功的相关文旅品牌,构建襄阳主城区休闲旅游度假“1+3+N”产业体系。并聚焦于“南保谷”山地避暑型旅游度假产品和襄阳主城区主题公园型旅游度假产品,从培育壮大襄阳休闲旅游度假业态角度,提出了品牌创建、乡村旅游、景区升级、特色发展、管理创新和康养业态等6个方面的建议。

    2025年02期 v.46;No.320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4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5 ] |[阅读次数:7 ]
  • 中国流域旅游研究回顾与展望

    李东和;程国庆;年四锋;

    通过文献梳理,利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回顾和总结了中国流域旅游的研究历程,可划分为基础探索(1992—2001年)、快速发展(2002—2015年)和多元融合(2016—2023年)三个阶段,并分析了各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特征。围绕新发展格局下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中国流域旅游研究的本土实践需要,将经济、生态、文化、开放、共享作为核心要点,构建了“五位一体”的流域旅游研究基本框架。同时,根据现阶段国内流域旅游研究的进展和学术动态,提出了未来国内流域旅游研究应重视对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不断推动理论研究深化、实践应用创新,旨在提高流域旅游学术水平、创新能力、服务价值和国际化水平。

    2025年02期 v.46;No.320 6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9 ] |[阅读次数:3 ]
  • 平台履行企业数字责任对数字零工劳动者工作繁荣的影响研究

    荆炜;孙巧灵;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工作繁荣的社会嵌入模型,探讨企业数字责任影响工作繁荣的作用机制及边界条件。通过对440名数字零工劳动者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企业数字责任对数字零工劳动者工作繁荣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平台承诺在企业数字责任和工作繁荣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感知算法评估约束负向调节企业数字责任与平台承诺之间的关系,以及平台承诺在企业数字责任和工作繁荣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为规范平台算法管理、促进零工经济健康发展方面有所帮助。

    2025年02期 v.46;No.320 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7 ] |[阅读次数:4 ]
  • 零工工作者感知算法透明度对算法抵制行为的影响研究

    丁依林;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探究感知算法透明度通过算法信任影响零工工作者算法抵制行为的机制,以及伦理型领导在两者之间的调节作用。针对318名零工工作者两阶段的调查分析发现:感知算法透明度显著负向预测算法抵制行为;算法信任在感知算法透明度和算法抵制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伦理型领导不仅调节了感知算法透明度与算法信任间的关系,还调节了算法信任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为平台企业科学地开发、设计和应用算法系统提供了实践启示。

    2025年02期 v.46;No.320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5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