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三国历史文化研究

  • 论《江表传》对孙权形象的重构

    林秋莹;金仁义;

    孙权以其雄才大略在三国历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西晋史家虞溥的《江表传》以江东本位的叙事立场与细节丰满的书写策略,重构了孙权的立体化形象。相较于《三国志》简略的史笔,《江表传》通过情感渲染、历史场景复现及权力关系显影的三重叙事策略,既补全了孙权作为雄主的政治韬略与人性温度,也凸显了其在江东政权建构中的核心作用。虞溥对孙权形象的重构,为三国君主研究提供了新维度,折射出孙吴政治文化的独特性与多元性。

    2025年10期 v.46;No.328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9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 ] |[阅读次数:2 ]
  • 孙权与《礼记》

    陶广学;谢阳柳;

    孙权对《礼记》这部儒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其依据《礼记》经义批判曹丕的无礼索贡,而主张战乱时代实施夺情之举,表明其不仅通晓《礼记》经义,而且能够从中汲取礼学思想以处理内政外交上的重大事务。孙权还以《礼记》作为教育子弟或劝学臣僚的重要内容。孙权及其臣僚研读《礼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博古通今,经世致用。受其父影响,孙休也重视《礼记》并将立之于学官。孙权、孙休的推崇,是《礼记》在东吴跻身经典的重要原因。

    2025年10期 v.46;No.328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襄阳历史文化研究

  • 茶路重埠:“万里茶道”与在襄商人商贸活动

    张幽;

    清中叶晋商开辟出一条自福建武夷山出发,经赣、湘、鄂、豫、晋、冀、内蒙,转乌兰巴托抵中俄边境通商口岸恰克图,最终到达圣彼得堡的一条茶叶贸易之路,全长1.3万余公里,史称“万里茶道”。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水陆交通,襄阳成为万里茶道重要中转枢纽,为南茶北运及其他商品流通提供了重要转运服务。伴随茶叶及其他商品贸易的发展,襄阳商业渐趋繁荣,各省商帮在襄阳建设大量会馆,并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中,为清代襄阳地方社会治理及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5年10期 v.46;No.328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哲学研究

  •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命”概念

    张一舟;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中的工人阶级生活状况与生命状态,在其中对“生命”(Leben)一词的使用至少有着三种意义上的区分,即物质生存、生命活动与生命价值。这三者一并构成的链条揭示了工人如何参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即工人为了使他的生命活动能够进行,而不得不出卖自己的生命活动,其实质是使他人占有了自己的生命价值,以换取自己的物质生存而得以持存。基于这种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中现实具体的生命的分析之上,马克思建立了其“类生命”与“类本质”思想,即使之后类本质思想逐渐被淡化,马克思这一时期对生命的基本理解与分析思路也仍然一直保留在其思想体系之中。

    2025年10期 v.46;No.328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政治、经济学研究

  • 算法推荐生态下高校意识形态风险识别与协同治理策略

    李海霞;方丽婷;

    算法推荐技术重构高校意识形态生态格局下,认知固化、价值观极化、主流话语消解及行为异化的叠加风险已然构成数字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梗阻。通过系统揭示算法黑箱与青年认知偏差的耦合作用机制,提出技术治理与价值引领双向协同治理策略:以价值参数嵌入算法打破平台霸权,依托人机协同审核体系实现风险动态捕捉,以算法治理共同体重塑制度保障,特别是聚焦高校阵地特殊性创新场景穿透机制,致力破解算法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塑造困境。

    2025年10期 v.46;No.328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探索

    李姬婧;

    数智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动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在文化传承、创新、传播及经济价值转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实践中面临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短缺、生态失衡及政策滞后等现实挑战。为此,需从强化数字基建、培育复合型人才、优化文化产业链、完善政策保障等多维度协同推进,以实现数字技术与乡村文化的深度耦合,推动乡村文化在数智化浪潮中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2025年10期 v.46;No.328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7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法学研究

  • 患者知情同意权行使主体的司法认定——基于41份民事裁判文书的分析

    潘红桃;

    判断当事人作出的医疗决策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首先要看当事人是否是适格主体,因此明确患者知情同意权行使主体是行使知情同意权的前提。文章采取实证研究法分析发现:选中的41份重点样本中存在患者授权近亲属代理行使权利时,医疗机构不再征询患者意见;在判断患者能否行使知情同意权时,未综合考虑其是否具有同意能力;在近亲属主张医疗决策顺位时,以法律未作规定不支持其主张。针对以上问题,文章首先分析行使患者知情同意权的主体范围;其次探讨患者能否行使权利,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同意能力;最后思考当行使主体具有多个主体时,如何合理确定行使主体之间的顺位。

    2025年10期 v.46;No.328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5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 ] |[阅读次数:3 ]

文学、语言学研究

  • 义法文藻失宽隘,惜抱后学持乎中——姚永概《孟子讲义》与桐城派的《孟子》评点

    杨争;

    在近代学术转型与教育变革的背景下,姚永概的《孟子讲义》汉宋兼采、兼顾文章,荟萃众说、舍短取长,以批点本为主要材料,弥合桐城派的内部差异,形成了统一且连贯的古文评点思想,并将其付诸实践。这一思想根植于中国古代诗文批评的传统,以篇章分析的自觉性为基础,兼顾文法分析的平衡性和文体辨析的实效性,彼此具有密不可分的逻辑关系。博采众长的理论思想与惟务折衷的评点实践,使该书脱颖而出,成为桐城派《孟子》评点的代表作。

    2025年10期 v.46;No.328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缝合、倒置与消解:论《北上》的三重叙事实践

    官子怡;

    徐则臣致力于叙事技巧的实验性运用,在其长篇小说《北上》中,他通过器物、空间与个体叙事的有机融合,构建出一个多维交织的文本世界。小说以意大利人波罗·迪马克的京杭大运河之旅为核心叙事线索,借助信物的铺陈与展开,巧妙地缝合了时空跨度的裂隙。在空间建构层面,地理坐标上的“北上”与精神维度的“南下”形成了富有张力的线性对立,折射出创作主体在现代性语境下对人与空间关系的深刻思考。通过个体化叙述与多元叙事主体的声音交互,小说解构了传统史诗的单一历史视角,从而形成了一种后现代历史认知的书写范式。

    2025年10期 v.46;No.328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教育、教学研究

  • 高校思政课获得感研究回顾与展望

    王泽芝;

    获得感提供了一种审视与反思具有独特价值属性的思政课的关键视角和应然样态,是新时代思政课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映射与反馈。现阶段,学术界对高校思政课获得感研究呈持续上升态势,并且在提升获得感的可能性及实践性层面取得一定成果,尤其在高校思政课获得感的时代境遇、价值意蕴、基本内涵、内在机理、问题挑战及优化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且持续深入的探究,但现有研究仍存在对高校思政课获得感的定量考察及动态把握不够,提出的策略措施存在匹配度不足、实操性不强等问题,后续还需立足获得感的复杂性,深化高校思政课获得感逻辑机理的跨学科研究;面向获得感客观审视与科学评价,加强高校思政课获得感评价体系建构的研究;基于整体性视域,推动高校思政课获得感融通协同机制构建的研究。

    2025年10期 v.46;No.328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我国交叉学科政策工具绩效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2012—2024年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

    李凯;胡炳仙;

    交叉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关键环节。2021年,《交叉学科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的出台,是我国交叉学科建设迈向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里程碑。政策工具的科学运用是实现政策目标的有效路径之一。基于政策工具绩效视角,对2012—2024年我国交叉学科政策文本构建“政策工具-交叉学科发展要素”二维分析框架,借助Nvivo12质性软件编码,分析后发现我国交叉学科政策工具使用失衡、政策精准投入不足以及政策体系尚未形成等问题。基于此,我国交叉学科政策后续的发展应促进交叉学科政策工具结构合理化,提高运用绩效、增加交叉学科政策条例,加强政策可实践性以及依托中国现代化发展,加快完善交叉学科政策体系,一体推进我国交叉学科高质量发展。

    2025年10期 v.46;No.328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0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问题及策略——以公正为例

    郭文慧;熊德明;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正”理念为切入点,运用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n=30)的研究方法,剖析“公正”融入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现实困境。研究发现,当前实践中存在教师认知偏差、课程内容碎片化、幼儿学习迁移障碍等系统性问题。基于此,文章尝试构建“认知重构-课程整合-迁移突破”的闭环策略体系,为公正融入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提供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早期启蒙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10期 v.46;No.328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7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信息传播

  • 基于WCI的省属高校微信公众号破圈策略

    郑博洋;

    相比于国内“双一流”高校,部分办学实力有限的省属高校将微信公众号作为打破传播壁垒的渠道。研究选取了20所省属高校微信公众号,收集其一年内发布的推文相关数据,对账号的运营现状、WCI变量相关性以及发布内容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表明,省属高校微信公众号可以从深耕推文质量、满足分众需求、学会“网感”表达、优化传播效能、善用热点事件等方面,实现“破圈”。

    2025年10期 v.46;No.328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AI时代高校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探析——以湖北文理学院图书馆为例

    张鑫;王雨晴;

    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与特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梳理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调查法和网络调查法,阐述了湖北文理学院图书馆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情况。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建设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从资源开发、智能服务、交互共享、更新维护等方面提出了AI时代下平台资源建设与服务的路径。

    2025年10期 v.46;No.328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艺术研究

  • 新时代中国钢琴协奏曲中“审美”与“立美”的路径探析——以《二黄》《琴动山河》和《我的祖国》为例

    李佳;

    21世纪初的20年间,中国作曲家创作的钢琴协奏曲在“审美”和“立美”方面体现出了新的内容。在“审美”方面,爱国主义、民族情怀在新的音乐听觉中彰显新时代的独特颂歌;在“立美”方面,作曲家结合中国音乐传统的线性旋律与当代严肃音乐的新和声特效,营造出新旧音乐形态的对峙和融合。文章以《二黄》《琴动山河》和《我的祖国》三首钢琴协奏曲进行分析,通过对三首作品的“审美”和“立美”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探究新时代中国作曲家创作的钢琴协奏曲所呈现出的美学新趋势。

    2025年10期 v.46;No.328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